氣候策略 | 強化氣候韌性 | 低碳 | 新光人壽 企業永續
氣候策略
氣候策略
為擬定氣候策略,鑑別短、中、長期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,本公司依據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TCFD定義,以內部專家法考量轉型風險(新興政策、現行政策等)及實體風險(立即及長期性氣候變化)相關風險因子,列出減緩與適應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機會,鑑別出氣候變遷重大影響之風險因子,進行風險議題評估與管理。
本公司參考前年度情境分析與轉型風險結果,調整議題庫以強化氣候四大面向之關聯性。盤點公司營運、投融資面及保險商品面之氣候相關機會,透過內部專家調查永續發展、風險管理、能資源管理、投資、客戶關係相關部門意見,鑑別氣候因子對於公司各項業務之影響程度與衝擊。透過問卷調查結果辨識出15項氣候風險議題及9項氣候機會議題,根據議題之「發生可能性」與「影響程度」進行量化並依照前項兩者分數加總進行重大性排序,並針對重大項目進行說明其因應策略與情境分析:
氣候相關風險
氣候風險矩陣
轉型風險
實體風險
面對電力需求迅速增加,公司須建置備用電力、汰換高耗能資產,進而提高新光營運成本、資本支出
未積極採取永續作為使自身價值及營收受到衝擊
因國內外碳稅、碳費徵收,衝擊新光高碳排產業投融資客戶獲利能力,間接影響新光投融資收益
未積極與投融資客戶議合,使利害關係人喪失青睞,造成自身價值、營收獲利下降
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投融資對象資產損害
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承保客戶理賠發生機率提高
極端天氣事件導致營運據點營業中斷或資產損害
平均氣溫上升導致承保客戶理賠發生機率提高
- 註 1:影響程度:「輕度」至「極高」設定為 1-5 分級距,分析結果則介於「輕度(1)」和「重大(4)」之間。
- 註 2:發生可能性:「極無可能」至「極有可能」設定為 1-5 分級距,分析結果則皆介於「有可能(3)」和「很有可能(4)」之間。
- 註 3:排序係依「發生可能性」和「影響程度」之平均加總。
重大氣候風險項目
1
技術風險
(中期)
面對電力需求迅速增加,公司須建置備用電力、汰換高耗能資產,進而提高新光營運成本、資本支出。
營運成本上升、資本支出增加
因應策略
- 預定於2030年前將全國各據點燈具汰換為LED,提升空調設備用電效率。
- 發展環境目標與策略,如訂定溫室氣體、綠建築、綠色採購等指標。
- 建置持續管理系統(BCMS),並每年執行營運持續演練與測試。
2
名譽風險
(中期)
未積極採取永續作為使自身價值及營收受到衝擊,恐使新光喪失投資人、客戶與社會大眾青睞 。
資金挹注減少
因應策略
- 積極參與國際永續相關倡議及聯盟及國際/國內永續評比,藉以提升利害關係人對公司信任,並掌握國內外永續及氣候變遷資訊。
3
新興政策風險
(中期)
因國內外碳稅、碳費徵收,衝擊新光高碳排產業投融資客戶獲利能力,間接影響新光投融資收益。
營收獲利減少
因應策略
- 因應淨零轉型趨勢下的政策及法規風險,使用NGFS發佈之參數模型,考量不同轉型積極度之情境,評估投融資信用及市場風險。
- 對於碳排放量較高供應商或被投融資對象,將積極採取議合行動,敦促其低碳轉型;針對無改善作為的公司,將適度調整採購對象或投資策略。
4
立即性風險
(長期)
受極端氣候災害影響,颱風、豪雨及淹水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,導致投融資客戶營運中斷或資產減損,間接使新光面臨投融資損失
營收獲利減少
因應策略
- 藉由資料庫評估自有及投融資不動產之潛在氣候實體風險,以掌握投資可能損失之情形。
- 針對極端氣候事件導致設備受損,部份設備改轉租賃模式以轉嫁財損風險。
5
立即性風險
(長期)
受極端氣候災害影響,颱風、豪雨及淹水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,保險客戶傷亡的發生機率提高,導致相關保險產品的理賠金額增加,直接影響公司的獲利能力。
營收獲利減少
因應策略
- 針對極端氣候事件,訂有「防颱/防災五保」機制,協助保戶因應重大事故及氣候變遷之災害。
6
立即性風險
(長期)
受極端氣候災害影響,颱風、豪雨及淹水出現頻率及嚴重度提升,導致營運據點營運中斷或員工受傷,間接使新光面臨財務損失與資產減損 。
營運成本上升、資產價值降低
因應策略
- 對於本公司自有營運據點及投資用不動產,進行實體風險情境分析並評估對公司財務影響性。
氣候相關機會
氣候機會矩陣
積極發展數位金融服務,降低營運成本
制定永續投融資政策,積極引導資金流入永續企業
針對國內外增長的永續投資市場所蘊藏的投資機會進行投資
提高綠建築認證數,以降低用電量及用水量
持續開發具環保、綠色金融及永續相關議題之商品與服務
- 註 1:影響程度:「輕度」至「極高」設定為 1-5 分級距,分析結果則介於「輕度(1)」和「重大(4)」之間。
- 註 2:發生可能性:「極無可能」至「極有可能」設定為 1-5 分級距,分析結果則皆介於「有可能(3)」和「很有可能(4)」之間。
- 註 3:排序係依「發生可能性」和「影響程度」之平均加總。
重大氣候機會項目
1
產品和服務
(短期)
積極發展數位金融服務,持續推廣電子開戶、電子交易及帳務處理服務,減少紙張及能源之使用量,降低營運成本
營運成本減少
因應策略
- 積極接軌數位金融,將「打造卓越服務、深化數位價值、發展金融創新」作為數位創新策略,透過E化,減少相關能、資源之耗用。
2024 年成果
- E化相關工具共減少2,287萬張紙,約155.5公噸碳排放。
- 行政用紙購買量較前三年平均減少2,207包,減碳達7.5公噸碳排放。
2
市場機會
(中期)
因應永續趨勢制定永續投融資政策,積極引導資金流入永續企業,其永續績效獲得媒體和永續評比機構的正面報導,進而提升企業形象,吸引投資人與客戶青睞
資金挹注增加、營收獲利增加
因應策略
- 持續積極參與內外部組織倡議,以提升公司形象。
- 在投資行動上積極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,持續尋找永續投資標的,掌握ESG機會題材,投資永續發展產業。
2024 年成果
- 獲TCSA氣候領袖獎。
- ESG主題投資金額約5,829億。
3
市場機會
(中期)
因應國內外持續增長的永續投資市場,創造更多投資機會,新光評估可投資標的進行投資,提升營業獲利
營收獲利增加
因應策略
- 持續洞察產業趨勢,提升綠色金融、再生能源產業投資金額。
- 針對高碳排產業訂定管理規範,動態調整交易策略,以有效達成永續金融去碳化目標,提升市場韌性。
2024 年成果
- 綠色投資金額達327億元,其中針對綠能及再生能源產業相關投資金額達72億元。
4
資源效率
(中期)
營運據點提高綠建築認證數,以降低用電量及用水量,達到節能減碳效果,進而提高固定資產價值與環境外部效益。
資產價值提高、營運成本減少
因應策略
- 於2030年前將全台據點燈具汰換為LED,逐步提升空調設備用電效率。
- 透過環境永續訓練,促使同仁改變能資源使用習慣。
- 未來新建案皆取得銀級以上綠建築證書為目標,提升建築物環境永續效能。
2024 年成果
- 採取節電專案措施(燈具更新、提高用電設備能源使用效率等)。
- 累計取得6 張綠建築證書、3張候選綠建築證書、1張候選低碳建築證書及1 張美國LEED 證書。
- 註:氣候機會類型包含資源效率、能源來源、產品和服務、市場,以及韌性。
低碳投資潛在風險
本公司將ESG議題整合至決策與實務中,並致力於低碳轉型投資,但同時也可能產生部分潛在風險,說明如下:
低碳投資風險
產業風險 | 本公司投資所面臨風險 |
---|---|
能源中斷風險: 再生能源的供應中斷風險高,如: 1. 風力發電廠等設施可能出現故障 2. 智能能源電網或虛擬電站可能存在的網絡安全漏洞 |
市場風險: 1. 電力供給中斷導致市場停擺,降低收益 2.投資的低碳產業公司因此營運受影響、投資方收益亦會受到影響 |
低報酬率風險: 再生能源投資無法滿足投資者預期報酬 |
市場風險: 短時間內報酬率可能較高碳排產業低,導致市場投資者撤資,進而使金融機構資產價值下跌 |
生物多樣性降低(法規風險): 風能和太陽能需要大量土地,導致棲息地破壞。 同樣,使用生物燃料作為石油的替代品可能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, 但規模化使用可能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損失。生物多樣性降低或氮氧化物的提高,可能未來會違反政府法規規定。 |
聲譽風險: 投資於違反法規的公司將導致投資公司的聲譽降低 |
氣候風險之情境分析與壓力測試
為辨識氣候變遷風險對新光人壽之影響,針對實體及轉型風險,利用氣候情境分析,衡量各氣候情境下之曝險情形,並積極展開相關管理作為與因應措施,增進氣候韌性,使用情境採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(IPCC)第5次及第6次評估報告(AR5&AR6)及「綠色金融合作網絡體系」(NGFS)設定情境,各應用部位及風險類型使用情境如下。
應用部位 | 風險類型 | 氣候情境 | 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
營運據點及投資用不動產 |
實體風險-立即性、長期性 | 整體: IPCC AR5-RCP2.6、RCP8.5 部分實體風險因子(淹水、高溫): IPCC AR6- SSP1-2.6、SSP2-4.5、 SSP3-7.0、 SSP5-8.5 | 計算氣候風險對於不動產部位的影響(最大氣候風險值、重建成本、營運中斷可能性) |
不動產擔保品 |
實體-長期性 | 整體: IPCC AR5-RCP2.6、RCP8.5 | 計算氣候風險對於不動產擔保品的影響 |
投融資組合公司營業據點 |
實體風險 | 整體: IPCC AR5-RCP2.6、RCP8.5 部分實體風險因子(淹水): IPCC AR6- SSP1-2.6、SSP2-4.5、 SSP3-7.0、 SSP5-8.5 | 計算氣候變遷風險對於投融資組合公司營業據點的影響 |
人身保險商品 |
實體-長期性 | IPCC AR6- SSP1-2.6、SSP2-4.5、 SSP3-7.0、 SSP5-8.5 | 計算升溫對人身保險熱傷害理賠支出影響 |
情境分析、壓力測試之執行及管考計畫
根據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之情境分析結果,每年持續執行情境分析及壓力測試,其目標是在不同氣候情境下,對公司不動產及所投資部位財務影響,而評估結果也會連結至氣候風險議題庫 ( 用來辨識本公司氣候風險與機會項目)及制定風險回應。實體風險方面,針對所評估出來影響較大實體風險因子,採取相應對策;在轉型風險方面,經評估結果,其高氣候風險產業受到轉型風險較大,故針對高碳排放產業之投融資對象,於投資前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,於交易後持續檢視其ESG與氣候績效,積極與相關企業議合,協助產業進行零碳轉型。
SD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