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現友善金融 | 卓越客戶體驗 | 創新 | 新光人壽 企業永續
實現友善金融
新光人壽依循《新光金控普惠金融政策》,致力於規劃多元且具包容性的保險友善服務措施,確保各族群皆能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務。自2022年3月成立普惠金融整合小組以來,透過每季召開會議,關注友善金融原則推動重點、進行橫向聯繫與檢討,檢視數位金融、保險商品、銷售機制、及關懷專案等措施,確保不同族群的需求獲得妥善滿足;此外,依據法規動態調整相關管理機制,並將相關舉措提報董事會,以強化普惠金融治理架構。
除了深化金融服務可及性,新光人壽更積極支持國內文化活動的推展,並與文化內容策進院(文策院)簽署MOU,透過跨界合作推動「ESG for Culture」,以實際行動支持台灣文化產業的永續發展。我們深信,金融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,更能透過文化共創促進社會多元共融,打造更具人文關懷的金融生態。
未來,我們將持續追求全通路的友善保險體驗,建立保護消費者企業文化,聚焦公平待客的核心價值,回應客戶需求的本質,落實普惠金融。
促進金融包容性
新光人壽積極響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1、8並落實公平待客與實現包容性成長,重視各族群之商品需求,打造多元且完善的商品,實現「人人有保險、家家有保障」之企業使命。
如欲了解更多商品資訊,請參考新光人壽官網
族群 | 商品類型 |
|
|
|
|
|
|
擴展金融可及性
新光人壽關注外部環境變化、察覺各族群使用金融服務之痛點,開發並提供便利且友善的金融服務與工具,在2024年提供超過1.2萬名民眾暖心的友善金融體驗。
族群 | 普惠金融服務 |
|
|
|
|
|
|
|
|
|
|
強化金融素養
新光人壽為促進社會金融素養,對內加強員工訓練,宣導防詐騙的重要性與相關技巧;對外更將服務場域延伸,投入更多資源予金融弱勢族群,如偏鄉學童、青年族群、高齡長者等,藉由趣味桌遊課程、專業財經課程、座談會等多元形式與管道,提升大眾金融、保險、防詐等意識。2024年共辦理場789場、累積超過146萬人次,持續發揮核心職能、推廣普惠金融。
數位尖兵全台宣導 |
由數位服務發展部專責人員組成數位尖兵,於全台單位巡迴時向業務同仁宣導科技防詐知識,藉由早會時間傳授詐騙相關法規、協助客戶識詐等概念與技巧。有鑑於釣魚簡訊詐騙盛行,加強宣導商用簡碼「68288」,並進一步由業務員向保戶宣導如何辨識,降低詐騙風險、避免財損。 |
高中財經素養課程 |
與台中市政府教育局、台灣財經素養教育推廣協會及多所學校共同合辦金融教育,於各級高中推廣金融素養、推動青少年財經素養教育。透過邀請財經專家、業界師資推廣財經視野、金融理財、創業創投與金融科技等多面向知識,深入淺出地增進學生財經領域正確觀念,為青少年財經教育扎穩根基並多元學習,進而提升競爭力。 |
財富守門員 |
與彤鳥社會企業共同設計財富守門員桌遊課程,透過遊戲式教學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,運用「保險事件卡」融入真實詐騙情節,製造防詐騙情境,並透過角色和擲骰子相互結合,以「簡易帶入保險概念」、「互動有趣」等特點,提升學生的保險知能,進而將金融知識融入生活中。此課程不僅帶入校園,更深入偏鄉,替偏鄉教師解決較難執行的金融素養教育,學生可透過遊戲了解保險如何提供個人抗風險的能力、學習不任意將現金、個人資料等轉交給他人,避免成為詐騙受害者等知識;同時,桌遊課程所使用的教具,擷取雷雕廢邊材和再生紙,賦予教具永續的意義。 |
金盾守護員 |
因應民法成年下修成年年齡至18歲,再次與彤鳥社會企業設計「金盾守護員」桌遊課程,適合高中(職)以上年齡層參加,透過遊戲式教學,運用「保險事件卡」融入真實詐騙情節,並透過角色和擲骰子互動,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風險管理,進而增進自我的保險觀念,強化自身的金融韌性。 |
新光165全民防詐 |
透過「識詐、阻詐、打詐」之防詐宣導、交易監控、定期關懷等措施遏阻金融詐騙,提高客戶及同仁對詐騙行為的警覺性,增進風險辨識之能力,以降低財物之傷害及損失。 |
白話文運動 |
與彤鳥社會企業合作設計,將新光人壽嘻瓜與小玉化身為漫畫主角,以淺顯易懂的語句向不同族群傳達正確的保險觀念,除了用可愛親民的漫畫以外,也盡量將艱澀的保險觀念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遞給民眾。 提供多元閱讀的模式資訊,除了漫畫以外,也提供視障者閱讀的文字,讓視障者也可以了解漫畫的內容。 |
新住民金融友善暨數位知識宣導座談會 |
因應數位金融時代的發展,為防止新住民保戶對數位繳費工具熟悉程度存在落差,面臨被詐騙風險,透過舉辦座談會,介紹保單上常見的專有名詞與概念及宣導數位工具便利性。 |
高齡反詐騙宣導 |
台灣2026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,同時詐騙案與財損數逐年攀升,其中又以高齡長者被詐騙的情況增長快速。有鑑於此,特別將字體放大並以簡單易懂為設計原則,說明近年高齡者常見受詐騙手法及自保方法,以電子郵件發送反詐騙宣導通知及家族聯絡網資訊,請高齡者與家人共同留意,小心求證。 |
SDGs